教师资格
手机APP

手机Web端浏览
1、直接输入 wap.zgjsks.com
2、扫描二维码访问
您现在的位置:青海中公教师网 > 教师资格 > 考试题库 > 历年试题 >
来源:青海教师考试网 时间:2020-11-01 14:39:50
31.参考答案
三、音乐作品分析题(本大题1小题,15分)
32.参考答案
调式调性:G宫五声调式转D徵五声调式
发展手法:鱼咬尾
乐句划分:引子1-4,a乐句5-6,b乐句7-10
四、教学设计题(本大题1小题,35分)
33.参考答案
(1)教学目标及重难点
教学目标:
情感态度价值观: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作品,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。
过程与方法:通过对作品的欣赏、讨论等方式,了解“俄罗斯音乐之父”格林卡。
知识与技能:通过对作品风格的了解,熟悉分段的特点,并熟唱作品主题部分。
教学重难点:
【重点】通过对作品的欣赏,熟悉分段的特点,并了解“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”格林卡。
【难点】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,并熟唱作品主题部分。
(2)教学过程
(一)范唱导入
教师播放俄罗斯的景色图片,并配有具有俄罗斯风格的背景音乐,提问学生:图片中是哪里?
学生自由回答。
教师总结:是俄罗斯,在俄罗斯不仅有美丽景色,还有美妙的音乐和著名的音乐家,一起开启乐曲《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》。
(二)初步感知
1.教师播放《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》这首作品,同时讲解关于作品的相关背景。
《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》是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,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,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,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:沉思同健康的乐趣、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。
2.教师设问:通过对《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》这首作品的欣赏,对于幻想曲又怎样的了解?
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讨论回答。
教师总结:一种形式自由洒脱、乐思浮想联翩的器乐曲。16、17世纪的幻想曲常由弦乐器(主要是琉特)或键盘乐器演奏,多用复调模仿手法自由发展主题。其后,幻想曲常作为赋格曲和奏鸣曲的前奏,与结构严谨的赋格曲和奏鸣曲本身形成对比。
(三)深入探究
1.教师播放《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》,并提问:有几个主题的呈现?
学生自由回答。
2.教师总结:有2个主题,进而并提问:每一个主题音乐情绪地变化,以及所描绘的画面内容?引导学生四人为以小组进行讨论,稍后分享讨论结果。
学生自由讨论,教师巡视指导。
3.学生回答后,教师总结:第一主题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,像领唱一样“唱”出缓慢的、抒情的婚礼歌。接着是三个变奏。第一个变奏的木管、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,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。
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、热闹的民间舞曲《卡玛林斯卡亚》,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。
最后,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,速度开始加快,声部和乐器增多,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。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,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,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,然后,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。